爱迪生最后一口气被收藏在了亨利福特博物馆。托马斯·爱迪生1931年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的儿子查尔斯在爱迪生的汽车制造商朋友亨利·福特的要求下,用一根试管捕获了父亲“最后的呼吸”,因为福特相信,爱迪生“最后的呼吸”中也许包含着他的灵魂。当福特1950年去世后,他的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这根用木塞子堵住的试管,如今,这根装有爱迪生“最后的呼吸”的试管仍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的亨利·福特博物馆中展览。
「市民也许不懂化学,但他们确实懂中国。」
转自微博
@ ieaber:
十几年前厦门反px散步时我还是热血学生,觉得市民太傻叉了,懂不懂化学了,还专门写了一篇痛陈邻避运动的反智。
后来在市政相关行业里待了两年,有(据测评绝对安全的)固废危废项目选址被老百姓抗议,一直没法开建,我提议选在市政府旁边空地上,德国丹麦很多项目都是这样克服初期邻避的。一个组里所有人都用看傻逼的眼光看我。
再后来搬迁到漳州的px工厂两次爆炸,我深刻忏悔:市民也许不懂化学,但他们确实懂中国。
今天要是我住在化工厂附近,有泄露迹象,肯定马上跑路,谁跟我说不传谣不信谣,我都当看傻逼。当地官宣的新媒体部门毕业生懂个屁,ta又不需要对你负责。
现在所谓的“珍稀粮食,杜绝浪费”,真就是针对底层老百姓的。
在本地新闻里,有家西餐厅代表笑容溢出口罩,作为节约粮食典范餐厅表态,“我们一直以来给客人点餐的时候,都是小份的,厨师也会做小份餐,不够可以添”。
事实上,这家上星的西餐厅是怎样的呢?
一勺汤冻需要好几只鸡来炖,十二三斤海鲜浓缩成两三勺浓汤,一头牛只选一小块肉熟化,熟化后,只去中心还没有拇指宽食指长的一点点。
的确很小份,整个套餐吃上两个小时,还非常饿。
但浪费粮食的典型呢?是一个需要挤公交上下班,早餐只是一个包子的社畜。
没拿住包子掉地上了,就被一车人按头浪费粮食,就差逼他把包子捡起来吃掉。嗯,还上了新闻,被全国人民讨伐。
珍惜粮食的典型,和浪费粮食的典型,差别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