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个我最喜欢的免费邮箱订阅~全女性专题~
① 【UPPERCASE的杂志邮件】Uppercase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艺术杂志,杂志内容非常丰富又采访很厉害的艺术家也有采访小众艺术家。这个杂志的创刊人真的超级厉害,她早期的时候一个人安排全部的杂志设计/对接艺术家采访/对接写稿/找厂家印刷/宣传...后来杂志规模逐渐变大,她也依旧保持着很强的工作效率。并且把这些内容都写成了笔记。我第一次知道印象笔记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到她写得印象笔记使用心得,在那篇文章里,她分享了自己工作安排的时间表,当时就被她的效率震惊了。不愧是我看上的女人哈哈哈哈。
https://uppercasemagazine.com/pages/free
②【Rebecca Green Illustration】
这个是艺术家Rebecca的工作和生活博客订阅。内容非常丰富,有非常非常有帮助的工作相关分享,还有生活分享。是非常有启发的订阅~
③【The Marginalian】
这是我最最最喜欢的一个订阅,订阅好多好多年了,集文学,艺术,哲学,科学于一身。 a thoroughly one-woman labor of love,文章质量之高,文字之优美~让人立刻爱上这个女人
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
④【Christine Nishiyama】
这个是非常非常鼓励我的一个艺术家,她的风格就是那种很可爱的简笔画,但是她的商业模式非常成功。而且文章写得也特别好..她特别特别会鼓励人,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鸡汤。但是在人心情非常低落的时候,一碗热乎的鸡汤是非常有帮助的。她也是第一个带给我启发的自由职业艺术家,你不需要画到一个多厉害的程度,也可以获取稳定的收入。
继续死亡搁浅导演剪辑版
#今天的游戏
回过神来已经这个点了……一连串任务做下来,到了感觉告一段落的时候,一般都是四五个小时左右,今天是开玩得太晚了
核弹任务还挺有趣的,只给你货物,并且你知道这个货有问题,但不告诉你具体要做什么,让玩家自己选择一个行动去触发剧情。我真的差点就直接送过去了,还好脑筋转了个弯。不过不知道我这个路线的触发条件是只能去Fragile所在地,还是任意一个休息室都可以(前者比较有趣)。
逃离战场任务有点意外,这个游戏里居然出现了真枪……我一开始用真枪打了两次BOSS,最后是用对BT专用的血液武器打过的,当时还以为自己找到了正确解法,没想到搜攻略才知道单纯是要打他四次而已……感觉就没那么有趣了
近期沉迷死亡搁浅(2/2)
游戏机制上,虽然相当于核弹的BT和抢货的米尔人都有点麻烦,但BT的难度适中,纯粹依靠潜行是完全可以过的。导演剪辑版加入的枪械在面对米尔人时可太有用了,打得挺爽!不过即便没有这些枪械,米尔人的难度其实也是规划好路线就能徒手打过的。
最初玩家只有梯子和绳子,必须徒步穿越危险区域的送货,后来又总是适时地出现各种便利道具:觉得有些地方很崎岖/需要绕远路,就出现了桥梁科技;觉得路太远的时候就出现了摩托车;觉得摩托车开起来很累的时候就出现了公路机制……所有道具都在玩家体验过一次不容易后就正好作为最需要的解决方案出现在玩家眼前,而且这些道具是依靠玩家上一次送货带来的新资料才能研发出来的,整体感觉就像是玩家一直在慢慢进步,进步的同时也帮助了他人,他人又会对此报以善意的回馈,被这种回馈激励的玩家又会更加充满动力地继续前进……这就是这个游戏想要让玩家感受到的东西,它很温柔。
近期沉迷死亡搁浅
最早是在刚出的时候买了PS4实体版,由于家里调整家具位置把电视机拆了,玩了前三分之一左右就没有玩下去了。前段时间把电视机装回来了,但是已经不记得操作方式了,也有种“感觉很枯燥无聊”的模糊印象,就一直没有继续玩。
最近推出了导演剪辑版,我最近又忽然对小岛秀夫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纠结了两天就在PC上买了导演剪辑版(比PS4版便宜多了,我再也不当冤大头了……)。这次玩起来,由于没有什么阻挡我的外在因素,我玩得还挺顺畅的。虽然它被很多人诟病是走路模拟器,其实我觉得可以说是小岛秀夫选择了“步行完成旅途”为主要的题材,而且他加入各种机制使得这件事变得好玩。游玩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游戏”这件事的核心机制:接受任务,在一定规则限制下完成任务,获得达成感。死亡搁浅的剧情中,玩家完成一次送货旅途之后,是为游戏里的世界切实地带来好处和进步的,玩家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收到NPC的感谢。
死亡搁浅导演剪辑版(可能有剧透)
#今天的游戏
终于追平了之前在PS4上的进度,在港口节点城打了BOSS进沿湖节点城了。
HIGGS貌似被很多人说既菜又屑,但是我真心觉得这个人设从艺术角度来说做得很棒!黑金太美了
是的,你当然可以嘲弄mbti是贴皮星座,玩的人通通都沉浸在巴纳姆效应里,但是你不可否认mbti的分类方法给人提供了一个“向我的对面思考”的入口。我测出来是T人,所以对于F人,我会幻想一种“不是我能够想象出来的,但绝对是他们所需要并且发展出来的、合乎情理的处理方式”,而不是去否定与自己不同的一切。
这让我在读《梦想的诗学》和《非理性的人》时都非常爽,前者论述了Animus的理性和Anima的感性之间的差异,后者则将希腊的理性与希伯来的信仰娓娓道来。这三对词语都是并列的,是每个时代的人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想出来的不同办法,绝不能说其中某个优于另一个,那就是在瞧不起绞尽脑汁想出其他办法的人。然而现代总是给我一种理性正在尽情地鄙视感性的微妙感觉。
我好喜欢看别人发读书学习的讯息,在这个时代,光是“持续发这样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坚定的力量,不仅是在沉下心来学习,更意味着不畏惧他人的目光(我自己会自我审视,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被别人觉得假正经)
所以特别爱看小岛秀夫那样分享和推荐自己在读书籍与电影的行为,也很喜欢熬路这样一边分享在读的书、一边进行各种媒介的创作来表达想法的博主。尤其喜欢各种努力练习的艺术vlog,以前挖到的两位up是小邦_Gnaboaix和插画师shane(后者已经好久没更新了😢真的很爱看)。这种坚定的力量很能给我信心和驱动力,世界上有这样的创作者存在真是太棒了
以及,现在就很想买小岛秀夫最近出的《创作的基因》中文版,但是它没有电子书,快递也还没有恢复😑
业余画画,原创人,梦想是画出心中的世界。上进心有且不大,所以多数时间在废话,但会坚持学习下去。